查看原文
其他

钉钉3.0发布,只能说它还是慢了

2016-09-20 萤连长 萤火新媒

 


一次产品能力上的跟进,能帮助钉钉缓解由微信带来的市场压力吗?


 

昨天,在阿里钉钉2016秋季战略发布会上,钉钉发布了代号为“红树林”的3.0版本。

 

与此前2.0版本相比,3.0版本主要更新了3个功能:

 

一是“智能办公电话”。

 

因工信部叫停非运营商资质的所有免费通话服务,钉钉曾在今年7月时停止了其最大的优势功能——免费电话功能,在3.0版本中,钉钉选择与中国联通合作,以智能办公电话的形式,重新提供企业通话功能。

 

二是“外部联系人”。

 

此前钉钉的“联系人”,只有同事和好友两个群体;3.0版本则在企业组织架构一栏,增加了“外部联系人”,用来添加客户、上下游、合作伙伴等外部合作方。

 

三是“服务窗”。

 

该功能主要提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能力,比如下单、维修申请、付款申请等。

 

显然,这3个功能的更新,都是基于企业协同的需求,也是钉钉第一次在功能上,从企业内部协同,延伸到了企业外部的联系和沟通。难怪钉钉的创始人陈航,会将3.0版本视为钉钉企业级社交协同最深刻的一次变革。

 

 

产品能力:变革还是跟进?

 

在萤连长看来,钉钉3.0版本上与企业协同相关的功能更新,对钉钉这个产品本身而言,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升级与更新。

 

但在整个企业级应用的市场中,早有微信的企业号、服务号,在提供被钉钉视为变革性的企业协同能力。而且,在过去7个月中,企业号的用户数量,还从1000万翻倍到了2000万。

 

可以说,钉钉3.0版本重拳推出的新功能,微信其实已经“玩”了很久了。

 

内外协同 VS 上下游企业协同

 

对企业而言,一方面,员工已经习惯了在微信的沟通场景,相比钉钉,员工对微信企业号的办公场景适应性更强。在微信上,一家企业真正的内外协同是这样的:

 

在同一个企业号内,实现员工移动办公、打通各个业务系统、连接上下游合作伙伴;在服务号上,既可以对接消费者,也可以对接下游供应商(如贸易批发行业,可在服务号直接订货)。

 

而打通企业号+服务号后,完全可以真正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、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各种协同。

 

钉钉3.0版本尽管增加了“外部联系人”、“服务窗”,但依然停留在进行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上,并未真正实现企业与外部消费者的有效连接。

 

拥有社交营销场景VS社交营销场景的缺失

 

从微信开始,社交属性对一款企业应用打开企业级市场的重要性,是毋庸置疑的,因为可以直接帮助企业带来商业利润与流量。

 

众所周知,由于微信天然的强社交属性,已经拥有超过8亿的用户。一方面,微信的8亿用户与流量,是完全开放的,相当于微信已经把庞大的用户与流量集中在一个平台上。企业只需要通过用户画像,精准营销,就能获取属于自己的消费者与流量。

 

而这个营销场景,与企业号、服务号,同在一个平台上,非常方便。

 

在这一点上,一直到现在,钉钉也只有企业管理功能。毕竟“企业社交”,依然属于上下游协同,尚未实现像微信那样的对外营销能力。

 

这也使得钉钉跟其他移动办公应用一样,很容易成为企业级市场中又一个同质化的产品。

 

 

平台:开放还是封闭?

  

在2015年8月末,钉钉推出了开放平台,接入独立软件开发商,目标也是打造一个开发者生态。

 

随着各个互联网公司都在搭建生态的趋势,钉钉推出开放平台,也是意料之中。毕竟企业级市场潜力非常大,光靠几个互联网大佬自己做,远不如众人拾柴火焰高那样可以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。

 

拿微信来说,不论是企业号、服务号,还是企业微信,微信都只搭建底层产品框架,提供基础能力,然后把接口与能力开放出来,交由平台上的开发者根据市场需求,自行开发。

 

同样是开发者平台,钉钉与微信的做法,却完全不同。

 

把一切交给开发者 VS 联合开发者做产品

 

比如,仅在企业信息化垂直领域,微信生态上,出现了企微、畅移、办公逸等完全基于微信平台的服务商,为企业提供标品或者定制化的微信应用,很多功能,是第三方开发者主动根据企业需求实现的。

 

在硬件领域,微信也是完全交给市场,不会为某个第三方产品进行官方背书,企业按需选择开发者的产品。所以,在市面上没有一款微信软、硬件产品,是由微信+第三方联合推行的。

 

钉钉的开放平台虽然也接入软件开发者,但大部分功能都是钉钉自己在研发,比如这次更新的几个协同功能。特别是还宣布与办公设备品牌得力合作,推出一款智能考勤应用。据说,在半个月时间内,就抢占了超过5%的市场份额。

 

一方面,钉钉希望以此降低企业获取智能办公硬件的门槛;但另一方面,钉钉作为平台方,一边做平台,接入开发者,一边又联合部分开发者做产品做市场,对于平台上的其他开发者来说,是否能拥有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?

 

服务第三方 VS 让第三方为自己服务

 

截止目前,微信生态上已经有超过20万开发者,钉钉则是已经入驻超过3万名的开发者。

 

对开放平台来说,服务第三方,还是让第三方为自己服务,是衡量一个平台是否真正开放的标准之一。

 

在微信企业号官网上,有一个专门的“第三方应用”入口,用以展示用户活跃度高的第三方应用,并可以直接跳转至第三方官网。最近,还上线了定制化服务商入口,让第三方登记自己的企业号解决方案与案例,对接需求市场。

 

作为平台方,微信一方面帮助第三方进行展示,找到潜在企业用户;一方面,也促使第三方开发更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,提升竞争力,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。

 

很可惜的是,已经上线一年的钉钉开放平台,除了5个“钉钉生态合作伙伴”Logo外,目前尚未看到一个可以展示第三方应用的渠道或方式。

 

对于钉钉来说,在企业级市场上,一次产品在部分能力上的跟进,再加上一个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平台,能就此缓解微信企业级系列应用带来的竞争压力吗?


餐饮店秘密追热点危机智慧票务

智慧景区入驻微连手续费开绿灯

企业级市场马化腾公开信新美大开放平台


购买《微信力量》送惊喜大礼,长按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